
实用的五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六篇
作为一名老师,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五年级数学说课稿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1一、说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教材内容所处的地位:本单元教学异分母加、减法以及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这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以及认识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基础上教学的。本单元知识既是分数加、减运算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以后进一步学习分数乘、除法以及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
异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因此异分母分数加、减运算的关键是把要相异的分母化成相同的分母,即通过通分使算式的分母相同,然后按照整数的加减运算法则进行计算。在对分数的教学过程中,单位“1”非常重要,任何一个整体我们都可以把它看作单位“1”,然后利用分数的知识来解答。在分数的计算过程中,整数的运算法则同样适用,例如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这些规律的使用能使分数加、减运算更加简便,应注意使用。
3、教材的重难点:
(1)能运用运算法则正确进行计算。
(2)使学生掌握什么时候一次通分好,什么时候分步通分好。
(3)利用分数混合运算的法则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4、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具体的问题情境,理解并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使学生能用分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二、设计理念
(1)注重新课程理念的体现,主动让学生参与。
(2)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并且让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收获。
(3)数学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己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三、教法和学法
根据教材呈现的内容,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出示情境图,鼓励学生分析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了解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什么样的条件,进而列出算式。
2、讨论具体的计算方法。教材中呈现了两种计算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进行计算,再组织讨论和交流算法之间的联系,明白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理解掌握新知识,学会有顺序的观察题、认真审题、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正确计算、概括总结、检查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程序
一)铺垫准备:
1、口算
2、计算下面各题。
二)探究新知:
新课导入:这节课,我们学习新的内容——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一)教学例1(没有括号的算式计算方法)【演示课件“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师提问:回忆一下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学生回答:整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遇到有括号的,应该先算括号里面的。
教师谈话:请同学们打开书136页读一下第一段的文字、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内容?
学生回答:这段文字告诉我们: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的相同;为了简便,几个分数可以一次通分,然后按照运算顺序依次进行计算。
1、出示例1:计算
2、观察算式:这是一个加减混合运算的等式;
三个分数是异分母的分数,计算时应当从左往右计算;
分母不同,计算时应先通分。
3、学生独立解答。
第一种算法:第二种算法:
思考:这两种算法有什么不同?哪一种简便?
教师强调:三个分数是异分母分数,先一次通分比较简便。
4、总结没括号算式的计算方法。
5、反馈练习:
(二)教学例2(有括号的算式的计算方法)【继续演示课件“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1、出示例2计算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个算式与例1有什么不同?(有了小括号)
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是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2、学生独立解答。
思考:这道题为什么分步通分计算比较好?
3、总结有括号算式的计算方法。
4、反馈练习。
三)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它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四)随堂练习
1、填空。【继续演示课件“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____________相同、没有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是:______________;有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先算____________,后算______________、
2、计算。
五、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七、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特别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采用有意义的接受方式教学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
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人为规定的知识(尽管这种规定也赋予了它一定的实际意义),因此,在教学本例的知识点“运算顺序”时,直接告诉学生,分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加减法的相同,引导学生将已掌握的整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迁移到分数加减法运算中来。
2、关注理解题意的教学。
本例的两个例子,均以表格的方式呈现其内容,因此,让学生读懂表格的意思是本例教学的首要环节。在学生理解了题意的基础上再来列式解答。
3、根据分母的特点灵活选择计算方法。
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是分步通分好还是一次通分好,应根据分母的特点合理作出判断。同时指出,通分的过程,熟练了以后可以不写,不断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4、培养认真书写的良好习惯。
分数加减法混合计算的步骤在两步以上,学生在按步写出每一次计算的过程时,应严格要求按教科书中呈现的格式书写,等号一律对齐,分数线在同一条直线上。同时提醒学生,最后的结果要化成最简分数。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2一、 教材分析:
1、知识内容: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此处隐藏5032个字……学生的需要,多媒体出示不同等级的练习题,学生练习巩固。
(四)、教师课后小结。
(五)、布置作业。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6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P58旅游费用
教学目标:
1、会利用已有的知识,依据实际情况给出较经济的方案,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2、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运用数学本身的魅力感染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意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能依据实际情况给出较经济的方案,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难点:
能依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爱好
师:谁愿意大声地向同学介绍一下你的爱好?
师:猜一猜老师的爱好?(旅游)
2、导入新课
师:旅游最需要准备的是什么?(钱)都花在哪些地方呢?
师:通常我们把旅游用的钱统称为旅游费用。
板书:旅游费用
师:旅游费用的多少是因人而异的,即使同一个景点花费也会不同。聪明的人往往会利用智慧节省很多钱。你们想不想当聪明人?
( 针对小学生求知欲强,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在新课引入时,依据教学内容创设制造悬念,来诱发学生想揭密的问题意识。)
二、研究探讨
1、单选方案问题探讨
师:据我了解,你们最熟悉的王新运同学也很喜欢旅游,而且还碰到了一些问题。让我们来看看吧!
(放录像1:母子俩讨论旅游方案 )
(有道是:“问渠哪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正是数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源泉。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必须从抽象、枯燥的形式中解放出来,走出金字塔,走向生活,使数学生活化。这种与学生密切相连的生活事例,对学生而言,有着一种多么强烈的亲和力,一下子就拉近了学生与数学的距离)
师:王新运勇敢地接受了挑战,你们敢接受这个挑战吗?请看大屏幕!
出示:旅行社推出两种优惠方案
A 景园一日游 B 景园一日游
大人每位160元 团体5人以上(含5人)
小孩每位40元 每位100元
师:从旅行社推出的两种优惠方案中,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分析。
师:究竟选哪种方案比较省钱呢?
同桌两人合作,先讨论方法,再把思考过程写在纸上。看哪个组最快。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学生汇报:(可能出现)
第一种: 第二种:(大力表扬)
A 4×160=640 4-1=3
640+40=680 3×60=180
B 5×100=500 选B方案
680>500
选B方案
(对方法奇特的给予鼓励,对两人有明确分工的更要大力表扬其主动合作意识)
板书: 4大1小 B
师:谁能总结一下我们的思考过程?
板书:计算 比较 选择
师:同学们选择的结果和王新运一样不一样呢?让我们看一看。
(放课件2:结论)
师:看来你们的想法是一致的,不愧是好同学好伙伴。就在王新运与妈妈继续商量准备的东西时,事情发生了变化。
(放课件3:三个老师加入)
师:三个老师家究竟要选哪个方案呢?这可累坏了王新运,我们能不能替他分担一下呢?
出示:蔡老师家: 2个大人 4个小孩
王老师家: 3个大人 2个小孩
刘老师家: 1个大人 6个小孩
要求:选择一个老师家,自己完成任务。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汇报
教师板书: 2大3小 A 1大6小 3大2小
师:我们每位同学都能作出准确地判断,不愧是聪明人!
那如果去6个大人3个孩子,你能很快地判断吗?
2个大人5个孩子呢?
你们发现了什么秘密?
随学生汇报板书: 小孩多 大人多
师:你们不仅通过计算、比较、选择为四个家庭作出了较准确的判断,还通过认真观察、分析发现了规律,并加以运用,真厉害!
(现代教学论指导下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课堂上教师要努力创设师生互爱、人格平等、教学民主、生生和谐的情感交融的教学氛围。因为,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基础。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是发展学生创造性的保障。所以,教学时要关心每一位学生,使学生感到老师既是师表又是可以交心的朋友,让爱充满着整个课堂,学生之间形成了和谐友好、互助、竞争的良好关系。课上,我努力为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通过互相讨论、互相反馈、互相倾听、互相激励、互为师生、互相合作,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情感的交流和思维的碰撞。)
板书:发现 运用
2、组合方案问题探讨
师:就在我们这边热列讨论时,老师们那里又发生了变化
(放课件4:组团去)
师:组团去,谁能快速口算一下他们去几个大人几个孩子呢?
出示投影: 组 团: 10个大人13个小孩
师:这么多人去,怎样选择最省钱呢?
学生讨论:AB组合方案
板书:灵活
(备用:如果去4个大人7个孩子,怎样选择最省钱呢?)
( “思维是以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学生认识的发展就是观念上的“平衡—失衡—再平衡”的反复渐进过程。在新课引入时,教师从学生认知结构出发,创设新奇,有趣,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思考那些与已有的认知所不同的一些问题,让学生心理上形成认知冲突,从而打破原有心理平衡,造成“愤”、“悱”的心理状态,产生探求新知的欲望。这样由浅入深不断施问的情境,诱发了学生主动参与问题解决的过程,激发了学生产生探求强烈愿望。)
师:看来我们同学都很有经济头脑,不仅掌握了基本方法,还能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选择方案已达到最佳目的。
三、小结
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
1、回家向家长讲一讲我们今天探讨的问题,让家长了解我们的理财本领,并允许我们参加家庭理财活动。
2、运用我们智慧的双眼,去发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类似问题,并尝试着去解决。下节课与同学进行交流。
(小学生学习数学既是“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又是“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必要日常生活的工具”。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运用于生活实际,可以使所学知识得到继续扩展和延伸。同时,又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所以,在学习新知后,要创设一些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实践活动情境,让学生及时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