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 >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5-08-04 15:51:08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锦集9篇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锦集9篇

为了确保我们的努力取得实效,预先制定方案是必不可少的,方案是计划中内容最为复杂的一种。那么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设计方案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设计理念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小学六年级下册的精读课文,是安徒生童话经典之作,对于这样语言凄美、情感强烈且富于变化的文章来说,“读”是最好的学习方法。所以,在设计这篇课文的教学时,我紧扣一个“读”字,使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生情。在读中引领学生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对作家和作品的解读,培养学生一种悲悯情怀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了解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见到的幻象,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小女孩悲惨的命运。

3、 了解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法,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式及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最后三个自然段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可怜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她在大年夜忍受着寒冷、饥饿在街上卖火柴。没有欢乐,没有人关爱的她痛苦地坐在墙角里,她觉得很冷很冷。她想给自己暖和一下,于是,她擦燃了火柴,那么小女孩每次擦火柴都看到了什么?

2、自由读5-10自然段,画出幻象的句子,大声地读出来。

  二、学习课文5-10自然段。

(一)品读幻象中的“幸福”

1、学生读文,画句子。

2、学生反馈,品读感悟。(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小女孩在幻象中的幸福。)

(1)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总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

(2)火柴燃起来了,发出亮光来了。亮光落在墙上,那儿忽然变得像薄纱那么透明,她可以一直看到屋里。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摆着精致的盘子和碗,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正冒着香气。更妙的是这只鹅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叉,摇摇摆摆地在地板上走着,一直向这个穷苦的小女孩走来。

(3)这一回,她坐在美丽的圣诞树下。这棵圣诞树,比她去年圣诞节透过富商家的玻璃门看到的还要大,还要美。翠绿的树枝上点着几千支明晃晃的蜡烛,许多幅美丽的彩色画片,跟挂在商店橱窗里的一个样,在向她眨眼睛。小女孩向画片伸出手去。

(4)奶奶出现在亮光里,是那么温和,那么慈爱。

(5)一大把火柴发出强烈的光,照得跟白天一样明亮。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设计理念:所体会的幻象越美好,与幻象消失一旦联系,则更凄然,为后面的比较作基础。】

3、多美好的幻象,但同学们想想小女孩为什么会产生这些幻象?

4、教师根据反馈小结:现实中的小女孩又冷又饿,没有欢乐、没有人疼爱,所以她渴望温暖、温饱、渴望爱、渴望幸福,所以她一次又一次地擦燃了火柴。

过渡:火柴终究是要灭的呀,火柴一灭,小女孩所渴望的得到了没有?读课文,找出火柴灭了有关句子。

(二)品读现实中的“痛苦”

1、学生找句子。

2、学生反馈。

(1)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

(2)这时候,火柴灭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有冷的墙。

(3)只见圣诞树上的烛光越升越高,最后成了在天空中闪烁的星星。有一颗星星落下来了,在天空中划出了一道细长的红光。

3、指导学生读出小女孩幻象消失后的失望、伤心和现实的痛苦。

4、再次品读奶奶的句子,体会小女孩的心情和现实的痛苦。

过渡:美好的时光,一次又一次地消失,所以当唯一疼爱她的奶奶出现时她急迫地叫了起来。

①出示句子:“奶奶!”小女孩叫起来,“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就会不见的!”

②指导朗读,读出小女孩见到奶奶迫切、激动、祈求等心情。

③每句话都用上了感叹号,表达了什么?

5、为了留住奶奶,小女孩又一次擦燃了火柴,这一次与前四次相比,特别是与第一次擦火柴有明显的不同。

比较句子:

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

(1)读读前后两次擦火柴,抓住重点词,想一想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2)指导朗读。

【设计理念:运用句子比较,引导学生发现,残酷的现实迫使小女孩从开始的犹豫到最后的果断,渴望幻景永不消逝。】

6、为了留住奶奶小女孩不惜浪费“一大把”火柴,这一整把火柴发出强烈的光,照得跟白天一样明亮,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

(1)出示句子: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2)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3)指导感情朗读。

三、学习课文11-12自然段,深化课文主题。

1、配乐,师深情朗读。

2、质疑:①小女孩死了,为什么她嘴上还带着微笑?

②小女孩悲惨地冻死街头,是那么的不幸,作者却为什么说她是幸福的呢?

3、出示句子: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4、对这句话中的两个“幸福”,你是怎样理解的?

5、教师引导,(前一个“幸福”是因为小女孩临死前是在美好的幻象中度过的,是幸福;后一个“幸福”是说小女孩死了,就没有寒冷、饥饿和痛苦,就彻底幸福了。)

6、在当时的社会,对一个穷苦的孩子来说,死就等于幸福。这告诉我们什么呢?(社会的冷酷,人们的无情。)

7、、同学们,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情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配乐朗读)

【设计理念:通过强烈的对比,体会小女孩面对寒冷、饥饿,面对痛苦的美好幻象,深层次衬托小女孩命运的悲惨和社会的冷漠。】

四、回顾全文,总结写法

安徒生爷爷含着辛酸的泪写下了这个故事,他是通过残酷的现实和美……此处隐藏9618个字……是命题,指出命题的真假,并仿照例3说出一些新的命题来.

(l)如果AB⊥CD于O,那么∠AOC=90°;

(2)取线段AB的中点C;

(3)两条直线相交,有且只有一个交点;

(4)一个平角的度数是180°;

(5)若a=b,则a2=b2;

(6)如果一个数的末位数字是0,那么它一定能够被5整除;

(7)同角的余角相等;

(8)周角的一半等于直角.

2.选作题

判断命题“如果n是自然数,那么n2+n+17是质数”的真假.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认识6个生字。

2.能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两段。

4.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北京的美,激发学生对首都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学过《看雪》这篇文章后,你想不想知道我们的首都北京是什么样子的?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北京,去了解一下这个美丽的城市。

2.出示投影:(天安门)图上是北京的什么地方?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课文是怎样描写图上的景物的呢?请大家自由读课文。

要求初步读通课文。

2.教师范读课文(或放录音)。请大家注意字的读音。

3.学生再读课文,划出本课的生字新词。

4.学生汇报。教师出示下面的词语,请大家读一读。

中央

黄瓦

宽阔

雄伟

纪念碑

柏油

绿树成阴

立交桥

川流不息

古迹

优美

矗立

建设

似的

拼图

图案

大厦

教师从旁纠正字的读音,注意矗、似、厦是翘舌音。

5.记准字形: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出示下面的生字:

央瓦阔雄油阴交川迹优

1)学生自由识记,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

2)小组讨论,交流识字方法。

3)对大家认为比较难的字或教师认为易错的字进行重点指导。

央:最后一笔是捺。

瓦:笔顺是,一共四笔。

碑:右边的笔顺是撇、竖、横折、横、撇、横、竖

6.指导书写:

阔:门要写得宽大一点。

雄:左右一样宽,右边的是四横,不要写成三横。

碑:左窄右宽。

三、课堂练习。

1.学生自由练习,完成课后2题。

2.作业展示。

3.师生评改。

板书:

24

北京

教学设计方案 篇9

【学习目标】

1.理解什么是内能

2. 知道内能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3. 掌握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并能用来解决简单的问题。

【学习重点】:内能以及改变内能的方法。

【学习难点】: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预习检测】

1. 叫做物体的内能;内能的单位: 。

2.同一物体,温度升高,内能 。

3.铁水和冰块的温度虽然不同,但他们都具有 。

4.改变内能的途径是: 和 。

5.冬天搓手会让手暖和,是通过 改变的内能;冬天嘴对手哈气取暖是通过 改变内能的。

6.在高空飞行的子弹具有_______能、_______能,同时还具有_______能,子弹落地后,这三种能不为零的是____

20xx九年级物理教案人教版

___能.

7.物体内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激烈程度跟_______有关,当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它的内能_______;温度降低时,内能_______

8.当物体对外做功时,它的内能_______,温度_______;当外界对物体做功时,物体的内能_______,温度_______.给自行车打气,筒壁会发热,这是压缩筒内的空气_______,使空气的_______增加,温度升高的缘故.

【共同探究】

★学生活动一:阅读课文7页内能,回答下列问题:

1) 运动的物体具有_______,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分子也具有动能;

2) 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有作用力具有______,分子间也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所以分子间也有______,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内能。 3) 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子动能越_____,内能越________。

4) 物体的温度低时,分子的热运动______(停止吗?),所以一切物体________。

讨论: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 学生活动二:改变内能的方法

1、小组讨论:如何使一块冰熔化?怎样使一根铁丝的内能增大?

小结:⑴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____和_____,且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热传递的实质是________;做功的实质_________。

⑵ 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 热量,温度 ,内能 ;低温物体 热量,温度 ,内能 。(热传递的条件是——存在温差)

2、演示压缩空气引火仪的实验:

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蘸了乙醚的棉花,把活塞迅速压下去,观察发生的现象 ,

原因: ,

说明: 。

3、实验:在大口玻璃瓶内有一些水,水的上方有水蒸气。给瓶内打气,当瓶塞跳起来时,观察瓶内的变化 ,原因 ,

说明 。

小结:⑶ 对物体做功,内能 ,温度 , 实质是 能转化为 能;

物体对外,内能 ,温度 ,实质是 能转化为 能

★ 学生活动三:群策群力

1、1分钟竞赛:举出改变物体内能的例子?

2、讨论达成共识:

内能和温度的关系

⑴物体温度的变化(会、不会)引起内能的变化?

⑵物体温度不变,其内能(可能、不可能)改变?

内能和热量的关系

⑴物体内能的变化(一定、不一定)伴随着吸收或放出热量?

⑵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一定、不一定)会引起内能的变化?

热量和温度的关系

⑴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一定、不一定)会引起物体温度的变化?

★ 学生活动四:学生阅读:地球的温室效应

1)什么是温室效应?

2)产生温室效应的原因是什么?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锦集9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