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 > 教学设计

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

时间:2025-08-04 21:39:10
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

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3、从文中人物的行动中受到启示,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激发学生尊重生命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师:生命是多彩的!哪儿有了阳光的照耀,哪儿就有花儿朵朵,绿意盈盈。请看──(点击画面)

师:如果你心有所动,请你说一句动情的话。(生说)

2、师:一朵花绽放是美丽的,一株草生长是幸福的,而一棵树,一棵高大的橡树伫立在田野,在路旁,在眼前,那一定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今天我们就学习第8课《路旁的橡树》。

3、揭题:指导读题。

二、读文学习

1、师:这棵橡树将带给我们怎样感人的故事呢?下面让我们捧起课本大大方方、自自然然地读课文吧!故事读完了,谁来把这个故事简单的说说(提示说话点击)。

2、说得好,能读好这些词吗?(点击)愿读哪段就读哪段。

3、同学们,你们觉得路旁的橡树美吗?(美)课文怎么写橡树美的呢?谁能快速找出文中写橡树美的句子?(点击品读句子)(齐读。怎么读好这个句子?读着这个句子心里什么感觉?齐读。)

4、师:橡树美,人更美!你觉得文中的那些人是美的?

5、(有的认为工人们,有的认为工程师。板书:工人们、工程师)。

6、师:工人们怎么美,请拿起笔划出写工人们的句子。

工程师怎么美,也请拿起笔划出工程师的句子。

7、同桌互相读读,看看你能读出他们保护橡树时的心情吗?

8、(点击)展示读,同学评。(如:谁听出来了,他想读出什么了。他读出了什么)

9、看课文,分角色读3~6段。

10、师:是的,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当看到路旁的充满生命力的美丽的橡树,人们自然就会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生读)

11、师:工人们和工程师都保护了橡树,如果要颁发一枚奖章,我们理所当然要把这枚熠熠生辉的奖章颁给他们,但我们觉得更应该颁发给千千万万像他们一样具有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的人,是你、是我、是他。那就让我们都来做一个高尚的人。好吗?

三、质疑拓展

师:读着感人的课文,也许意犹未尽,也许你还有许多的小问号,那下面就用采访的形式作个交流分享吧!

四、主题升华

1、师:同学们,《路旁的橡树》留给了我们许多的沉思、遐想、感慨,甚至震撼。与其说这篇文章是一曲保护环境的赞歌,不如说她更是一首对生命的尊重与呵护的诗篇阿!(点击)2、让我们伴着优美的琴声,和着生命的节拍,一起吟诵这首小诗,师领读。(可随机一边自由读诗一边给诗加题目)

3、小结:让我们怀着对生命的敬畏与热爱,深情的呼唤(齐读诗的最后句)。

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路旁的橡树》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一篇略读课文,讲述了人与橡树和谐共处的感人故事。为了保护这棵高大、粗壮、挺拔的橡树,筑路工人和工程师在经历了一番思想斗争后,最后圆满地完成了施工计划,又完好地保留了者棵粗壮的橡树,体现了人们对环保的高度重视。文章语言质朴无华,反映了人们高尚的行为。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对前一课的学习,对于本课的学习会比较容易理解,但文中别样的深意同样能给三年级的孩子以心灵的震动,让他们感受文中人物的灵魂美。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和字典,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筑路人高尚的心通过反复朗读和理解词语,读懂课文内容,从筑路工人的行动中受到启示,了解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树立环保意识。

3、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人们为保护橡树而体现出的一颗高尚的心,联系生活实际为保护环境作出自己的努力。

教学难点:

从筑路工作的行动中受到启示,增强自学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

2、搜集有关人类保护或破坏自然环境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美好的大自然给予了我们美好的生活,可是人们不爱护树木保护环境,人类也遭受了大自然的惩罚,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讲述人与树的故事的课文——路旁的橡树。(板书)

(谈话导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3.提出自己的疑问。

4、检查自学情况。

5、提出自己的疑问。

生:这条笔直的公路为什么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工程师和工人们都不说话,他们心里想什么?

为什么人们赞叹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

(“疑”是“研”之源。围绕学生质疑的问题来开展阅读研究,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阅读研究更有意义,也更有情趣。)

三、感悟“橡树的美丽形象”。

1、出示幻灯片:请同学们看着它,用一两个词语说说这是一棵怎样的树——(高高的,粗壮的,结实的……)

师介绍橡树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橡树的语句,思考:人和这棵橡树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完成下面的填空。

起因:筑路工人在修建一条()的公路时被一棵()橡树挡住,

经过:为了保护这棵橡树,筑路工人和工程师经过精心的设计把路修成了(),

结果:为橡树让路,他们有一颗()的心。

2、幻灯片出示:

一棵高大的橡树挺立在路旁。(读一读,这样变好吗?为什么?说说把橡树比作“哨兵”,能说明什么?路旁的这棵橡树就像军人一样威武、挺拔,富有生命的活力!)

小结:把橡树比作草原上的哨兵,告诉我们树和我们人类一样,也是活生生的一个生命啊。

3)学生练读

3、填空

人和这棵橡树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谁来填一填?

筑路工人和工程师在修建一条(宽阔、平坦、漂亮)的公路时被一棵(高高的、粗壮、结实、挺拔的)橡树挡住,为了保护这棵橡树,人们把路修成了(马蹄形),为橡树让路,他们有一颗(高尚)的心。

(这环 ……此处隐藏9868个字……引导品析: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的言行,体会他们的内心。从而了解他们那颗“高尚的心”。

5、对比读人们设想的路是:这条公路将会宽阔、平坦又漂亮。和修好后的公路对比:它像箭一样笔直,却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讨论:这条修好的公路漂亮吗?领悟,公路的缺憾,恰恰体现了人们保护橡树自觉行动中所展示的高尚的心灵。而那路旁的橡树,更粗壮更结实的挺立于蓝天白云之下,是人与自然携手共处的最美好的宣告!

总结:因为善待了橡树,保留了橡树,这条路因此变得更出名,更有灵性,它从此有了另一个响亮地名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爱心路!

6、欣赏路旁的橡树,深刻理解: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拓展,仅仅是筑这条路的人的努力保留了这棵橡树吗?让学生体会到对橡树的保护并不是少部分人的努力,应该还有采用了工程师建议的决策者等更多人的自觉意识和行动!从对橡树的呵护,拓展至对环境的自觉保护,是应尽的职责和本分!

四、作业。

1、摘抄句子并品析。

2、收集人们自觉保护环境的感人故事。

3、写一写。

以橡树或者橡树上生活的小鸟,或者是橡树旁盛开的小花,或者是一位游人,或者是工程师,筑路工人,改写橡树的故事。

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自主读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3、能在故事中得到保护环境的启示,结合生活事件理解环保主题,并树立环境保护“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的意识;

4、结合课文中的词句写读后感。

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导入

1、出示课文插图、指名学生用简单的语句形容插图上的那条路

(随机板书:弯曲马蹄形路旁等词语)

2、完整课题

3、想象体验,对比伏笔

(如果你是一位经常经过某条路的行人或者司机,你最希望这是一条怎样的路?板书:笔直;让学生简单讲讲理由)

过渡:我们都在讲关于路的故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是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的《路旁的橡树》,这文章给我们讲了一个关于路的故事,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读“树”

(一)初读

1、轻声读课文,读通读准,标上小节号,读完一遍后,同桌之间交流交流已经读懂的内容;

2、结合课文,说说“工程师”和“工人”分别是干什么的。

(二)初读检查

1、轮读课文,检查朗读

2、指名说“工程师”和“工人”的主要工作内容,师作补充。

过渡:从课文的那句话可以大致知道工程师和工人分别是干什么的?

(三)教学2、3自然段

1、出示句子:工程师批示未来的路要铺在哪里,工人们就往土里埋进排水管。(理解“批示”的意思)

过渡:读了课文,我们知道工人们在埋排水管的时候突然停了下来,为什么不按照工程师的批示去做?(讨论交流,只要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就可以)

2、重点品读: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指导朗读,读出赞叹的语气,声音响亮)

3、角色代入:这是对橡树的赞美,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名工人,当你看到这棵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哨兵一样的橡树,你又会发出怎样的赞叹?从工人们的举动中我们能看出他们对橡树有着怎样的感情?(喜爱)(反复引读句子:因为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

过渡:那么,工程师呢?他对橡树又有着怎样的感情?(喜爱)默读课文4-7自然段,找出能看出工程师和工人喜爱橡树、努力保护橡树的句子或词语,并能说说理由。

自由交流,随机点拨

三、研读课文——读“人”

1、第4自然段:抓住“什么话也没长久看着转向叹气”等词体会工程师内心的无奈和矛盾。抓住“沉默不语、沉重地叹着气”体会工人内心的担心、忧虑、沉重。

2、“橡树也不可以砍。”工人们说。

3、第7自然段:理解工程师说的话,如果我们为了修一条宽阔、平坦、漂亮又笔直的路,而把橡树给砍了或把它移开,哪些人会怎样责备我们呢?(自由交流)

四、品读课文——读“理”

过渡:几年后,修成了一条怎样的公路?(宽阔、沥青,像箭一样笔直只在一个地方弯曲马蹄形)

1、第8自然段:品读句子:它像箭一样笔直,但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这一个地方是特指哪个地方?当路人经过这个弯道时,就会注意到路旁的这棵橡树,你觉得,让这棵橡树依然挺立在路旁有什么好处?

2、第9自然段:(是啊,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理解“不约而同”和“高尚”的意思。“高尚”是对人们心灵的一种赞美。

3、之所以说这是一棵高尚的心,是因为这颗高尚的心灵懂得什么?(懂得保护树,懂得和树和睦相处)如果学生反馈不出关于环保的答案,则作必要的提示:在我们身边,需要我们用心去保护的仅仅是这一棵橡树吗?

4、在你的身边,哪些行为也包含了一颗高尚的心灵呢?(当你看到学校操场上有垃圾,你弯腰将它捡起扔进垃圾筒,这时,你就拥有了一颗高尚的心。)

五、课堂练笔

1、出示词语,抄写积累

形容道路的词语:宽阔平坦笔直崎岖泥泞蜿蜒狭窄

形容人心灵的词语:高尚纯洁真诚无私卑劣肮脏自私

2、结合课文词句,简单写写读后感

六、拓展总结

补充一则新闻故事《100万买两棵树,甭想!——北仑城东村保护古树,就像爱护自己的眼睛》

千言万语浓缩为八个字:修改规划让道于树

祝愿同学们都像工程师和工人们一样,拥有一颗高尚的心!当我们都拥有一颗高尚的心灵时,我们就会把这条公路的弯道当作优美的弧线和雨后的彩虹来欣赏。

七、板书设计

8、路旁的橡树

笔直……弯曲

橡树:粗壮、结实、挺拔

一颗高尚的心

课后反思: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指导学生在自主读文中感悟环保主题。在教学设计上,我利用文本特点,在课题引入和主题体会时都采用矛盾对比的教学,也就是让学生在情感反差中逐步体会主题。从教学效果看,基本的教学目标是达成了,主要是我有意识地在教学中深挖教材,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词句中体会工人和工程师的心理活动。但我在试教时忽略了“筑路计划到底有没有被修改”这一内容,其实按照课文的原义,筑路计划并没有修改,只是为了保留橡树,工程师和工人们做出了一个两全的举动,尽管留下了缺憾——公路有了弯道。由于自己对这没有把握好,课后,还是有部分学生认为,工程师和工人们宁可修改筑路计划也要把橡树留下,由此看出他们有一颗高尚的心。细想,其实学生这样理解也未尝不可,从另一个角度说,这反而更能突现工程师和工人们的环保意识,但这样就没有有些偏离文章原意了。

《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