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 >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5-08-04 21:39:11
【必备】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合10篇

【必备】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合10篇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能高效地开展,我们需要提前开始方案制定工作,方案的内容多是上级对下级或涉及面比较大的工作,一般都用带“文件头”形式下发。怎样写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10篇,欢迎大家分享。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材简析 学路 教路】

《失物招领》写的是小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一件事:一年级一班的小学生到植物园旅游留下了一些垃圾,经过老师的巧妙教育,使学生主动改正了错误。所以它是是环保教育不可多得的篇章。根据教材特点,我们可以让学生想一想:你所在的学校有过这样的事吗?这篇课文的题目取得很妙,明明是乱扔的垃圾,可课文里却要叫失物,为什么要这么叫呢?这些失物的主人是谁?它们是怎样被主人认领的呢?主人又是怎样处理它们的呢?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使学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明白蓝天白云、碧水清风、红花绿荫等这一切都不是必然的;都需要大家去爱护、去延续

【学习目标】

1、认识失、级等14个生字,会写同、工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教育学生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1、认识失、级等14个生字,会写同、工等6个字。

2、教育学生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有爱护环境卫生的愿望和行动;理解这篇课文的题目取得很妙,明明是乱扔的垃圾,可课文里却要叫失物。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2、准备一个塑料袋,内装一些饮料罐、香蕉皮、餐巾纸等垃圾废品。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扣题设疑,结合生活解题

1、出示课题:

失物招领

学生齐读课题。

2、小朋友,你丢过东西吗?

学生回答后,老师归纳:

对!丢失的物品就叫失物。

现在你知道在火车站、机场、公园等公共场合的失物招领处的作用吧。

3、学生再次读课题引导质疑:

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4、简单理清学生提出的问题:

是谁丢失了东西?他们丢失了什么东西?是怎样被失主认领的呢?失主又是怎样处理它们的呢?

二、初读课文

1、电脑出示动画,配乐朗读课文,这些失物是什么?

(小朋友丢的垃圾)

2、明明是小朋友丢的垃圾怎么会变成失物呢?让我们一起跟小朋友到植物园去看看吧。

三、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利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由学生字:

读准字音,认记字型,读好轻声音节。

2、检查自学情况:

⑴ 多媒体出示生字及生字组成的词语:

学生自由读──抽个别读──同桌互读──开火车读。

⑵ 正音,注意读准:

翘舌音声母的字:失、专、准、双。

后鼻音韵母的字:同、工。

⑶ 摘掉拼音小帽,你还会读吗?

(指名读,开火车读)

⑷ 课文共有几小节?比比谁读得正确。

(边读边想)

3、标好小节:

开火车读,如果前一人读错了,后一人将此段再读一遍。

四、学习课文1~2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读后告诉同学们,你知道什么?

(学生读后交流)

2、同学们在植物园里搞了哪些活动呢?

抽个别读第二自然段。

(听工人爷爷介绍每一种花草树木)

⑴ 去过深圳仙湖植物园吗?你能学张大爷的样子,介绍里面的一些植物?

(学生边说边出示仙湖的录像)

⑵ 觉得仙湖植物园美吗?怎样才能让这么美丽的环境保持下去呢?

(让学生各抒己见,自由讨论,老师归纳)

六、作业

1、自由读课文。

2、与家长一起收集一些植物的图片和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读生字及其组成的词语。

2、学生之间交流所收集的有关植物的图片及资料。

3、读1~2自然段。

二、学习3~8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3~8自然段。

2、当同学们参观完植物园,准备回家时,唐老师说了什么话?请用 划下来。

出示唐老师的话:

指导朗读。

唐老师说话时的语气怎样?平时,老师在什么情况下会严肃地说话?

试着用严肃的语气读唐老师的话:

老师示范读后,让学生自由读、抽个别读、齐读。

3、小组合作学习:

⑴ 再读5~8自然段,边读边想边议:

到底有没有同学丢失东西?

(同学们确实丢失了东西,他们丢失的是随手丢在草地上的垃圾)

⑵ 失物招领中的失物本来是指丢失的物品,在这里老师为什么把同学们丢的垃圾称为失物,让同学们去认领?唐老师的用意何在?

4、启发情感,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⑴ 如果你是一个爱护环境的同学,看到这么多的垃圾,你的心情会怎么样?带着这种心情朗读课文。

⑵ 如果你是这些乱丢垃圾的同学当众的一个,此时你的心情会怎么样?用这样的心情朗读课文。

5、那几位丢东西的同学领到自己的失物了吗?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⑴ 指名读第7段,随时纠正朗读中的问题。

⑵ 别的同学一边读一边想:

那几位同学为什么脸红了?

小组自由朗读,读后讨论:

他们领回自己的东西了吗?后来他们是怎么做的?

(他们一个个跑到唐老师面前,领回了自己的失物,向不远处的果皮箱走去)

6、唐老师和张爷爷为什么会发出会心的微笑?他们会怎么想?谁能出来扮演一下他们?

三、写字指导

专字第三笔是竖折折,不能拆为两笔,书写时,要把竖写得向左斜一点。

队字的双耳旁,要强调耳朵高而小,以便给右边人字的撇留出空来。

级的横折折撇要写平稳。

四、作业实践活动

找失物:

找一找在自己的校园内或住家附近有没有失物,如果有,就将它们扔到垃圾桶里。

第三课时

一、复习巩固生字新词

1、认读生字卡片。

2、听写词语。

3、出示课后读读比比:

⑴ 学生自主读一组,比一组 ……此处隐藏9170个字……分)以学生为主体,突出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学习方式,体现课改的基本理念。

6、(10分)能恰当合理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教学设计方案 篇10

【教学目的】

1、了解文章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作特点。

2、体会对偶手法的修辞作用,并能迅速辨认对偶句。

3、正确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

1、了解文章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作特点。

2、正确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

1、正确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深刻含义。

【教学时数】

三课时。

第一教时

教学目标

1、简介时代背景及作者,指导学生朗读全文。

2、师共同疏通课文大义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第一层。

教学过程

一、简介作者及文章背景

范仲淹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主张“与民同乐”。

范仲淹,字_________,_________朝_________家_________家,谥号_________,著有《_________》。

二、范读课文,注意句读

三、正音,完成预习二、三

谪(zhé) 属(zhǔ) 浩浩汤汤(shāng) 霪(yín)

霏(fēi) 樯(qiáng) 薄暮(bó) 谗(chán)

顷(qīng) 芷(zhǐ) 汀(tīng)

四、齐读课文,注意句读

五、学生自读课文,力争读熟,体会作者的感情

六、师生共同分析课文第一段

1、指名学生朗读第一段。

2、指名学生结合注释翻译课文。

重点词语:谪 越 具 增 属 予。(板书)

3、教师纠正,归纳总结:

第一部分(第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缘由。(板书)

4、齐读课文第一段。

七、师生共同分析课文第二段

1、指名学生朗读第二段。

2、指名学生结合注释翻译课文。

重点词语:胜状 汤汤 大观 备 然则 迁客骚人 得无(板书)

3、教师纠正,归纳总结

第二部分第一层(第2段)概述岳阳楼的胜景,并由此提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为下文铺垫。(板书)

4、齐读课文第二段。

八、总结本节课内容

第一部分属于叙事,第二部分属于写景。

九、作业

1、复习本节课内容;

2、背诵课文。

3、预习三、四段。

【板书】

岳阳楼记

范仲淹(北宋)

第一部分:(1)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缘由。(叙事)

第二部分:第一层(2)概述岳阳楼的胜景,并由此提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为下文铺垫。(写景)

第二教时

教学目标

1、复习上节课内容。

2、分析课文2、3两段。

3、体会对偶手法的运用。

4、找出所运用的表达方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1、字词:拼音、解释。

2、齐读、抽背。

二、新授第三段、师生共同分析

1、指名朗读第三段。

2、指名结合注释翻译第三段。

重点词语:若夫 排空 去国。

3、教者纠正、归纳、总结。

第三段写物暗己悲,为下文议论“不以己悲”伏笔。先写景,后写情,情景交融。(板书)

4、学生齐读第三段。

三、师生共同分析第四段

1、指名朗读第四段。

2、指名结合注释翻译第四段。

重点词语:至若 春和景明 而或 把酒临风

3、教者纠正、归纳、总结:

第四段写景明则喜,为下文议论“不以物喜”伏笔。先写景,后情,情景交融。(板书)

4、学生齐读第四段。

四、师生共同找出文中的对偶句

如:“衔远山,吞长江”“日星隐耀,山岳潜形”“沙欧翔集,锦鳞游泳”“长烟一空,浩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

五、总结本节课内容

三、四段为第二部分第二层两段文字分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物(景),一暗一明;情,一悲一喜,形成鲜明对照。其实,看起来是写“异”,实际上是写同。因悲和喜表现虽“异”,但本质相同,都是作者所反对的以个人容辱为转移的悲喜观。这样,就自然过渡到下文论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崇高思想境界上来。

六、自读三、四段,力争背诵

七、作业

1、复习本节课内容。

2、背诵课文。

3、预习最后一部分。

【板书】

岳阳楼记

范仲淹(北宋)

(3)物暗己悲,先写景,后写情,情景交融。

为议论“不以已悲”伏笔。

第二部分:第二层(3、4)

(4)景明则喜,先写景,后写情,交融。

为议论“不以物喜”伏笔。

第三教时

〖教学目标

1、复习上节课内容。

2、分析最后二部分。

3、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积极意义。

4、总结全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1、字词:拼音、解释。

2、齐读、抽背。

二、新授第五段、师生共同分析

1、指名朗读第五段。

2、指名结合注释翻译第五段。

重点词语:求 古仁人 或异二者之为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微斯人,吾谁与归

3、教师纠正、归纳、总结第五段:

第三部分(5):抒发作者的阔大情怀和政治抱负被。

这里自然总结出全文中心意思,“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回答,进一步揭示了古仁人和迁客骚人思想感情之“异”。这一句概括了古仁人的宏伟抱负,也表达了作者自己高远的志向。

4、学生齐读第五段、力争背诵。

三、师生共同分析第六段

1、指名朗读第六段。

2、指名结合注释翻译第六段。

3、教师总结。

第四部分(6)写作这篇记的时间。

四、齐读课文、力争背诵

五、作业

1、复习本节课内容。

2、背诵课文。

3、预习下一课。

【板书】

岳阳楼记

范仲淹(北宋)

第三部分(5):抒发作者的阔大情怀和报负。

第四部分(6):写作这篇记的时间。

《【必备】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合10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